高唐“哭嫁歌”:数字化抢救,传承千年文化瑰宝

聊城新闻网 阅读:4 2025-05-13 23:42:25 评论:0

高唐,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,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。其中,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那独特的“哭嫁歌”。近日,为了传承这一千年文化瑰宝,高唐“哭嫁歌”的最后一代传人决定收徒20名,同时启动了数字化抢救工程。

“哭嫁歌”是高唐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,它起源于唐宋时期,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。这种歌曲以哭诉为主,表达新娘对离别家乡、亲人以及未来生活的感慨。在婚礼仪式上,新娘在哭嫁歌的陪伴下,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。

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。为了抢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,高唐“哭嫁歌”的最后一代传人——张奶奶,决定收徒20名,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。

张奶奶表示:“‘哭嫁歌’是我们高唐的民间瑰宝,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。我希望通过收徒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,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。”

在收徒仪式上,20名徒弟纷纷表示,他们将不负师傅的期望,努力学习“哭嫁歌”,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。他们表示,在今后的日子里,将积极参加各类演出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。

与此同时,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“哭嫁歌”,高唐当地 *** 启动了数字化抢救工程。通过录音、录像、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,将“哭嫁歌”的唱腔、歌词、表演形式等全面记录下来,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资料。

据专家介绍,数字化抢救工程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“哭嫁歌”,还能让更多人通过 *** 等平台了解和欣赏这门艺术。此举对于推动我国民间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在数字化抢救工程的支持下,张奶奶的徒弟们将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关于“哭嫁歌”的资料,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传承这门技艺。同时,随着“哭嫁歌”的数字化,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有望走出高唐,走向全国乃至世界。

总之,高唐“哭嫁歌”的数字化抢救和最后一代传人收徒20名,标志着这一千年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 *** 、专家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,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为我国民间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聊城新闻网,集新闻、视听、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门户,每日更新本地要闻、深度报道及便民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