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委常委会部署大运河保护规划,打造“两河明珠”文化地标
近日,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,对大运河保护规划进行部署,明确提出要打造“两河明珠”文化地标,进一步提升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。
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。近年来,我市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工作,将其作为推动文化传承、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。此次市委常委会的部署,标志着我市大运河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会议指出,大运河保护规划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,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,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。具体措施包括:
一是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。对大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全面调查,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。
二是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。以大运河为核心,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,提升大运河的旅游吸引力。
三是加强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。严格控制大运河沿线污染,加强水环境治理,确保大运河水质持续改善。
四是推动大运河文化产业发展。依托大运河文化资源,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,推动大运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五是加强大运河文化研究。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大运河文化研究,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,提升大运河文化的学术价值。
为打造“两河明珠”文化地标,会议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:
一是提升大运河历史文化展示水平。通过建设博物馆、展览馆等设施,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,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。
二是加强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传播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,传承大运河文化,提升大运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三是优化大运河旅游环境。提升大运河沿线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,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旅游线路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。
四是强化大运河文化品牌建设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品牌,提升大运河文化的市场竞争力。
五是加强大运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。培养一批熟悉大运河文化、具备专业素养的文化人才,为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市委常委会的部署,为大运河保护规划的实施指明了方向。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,大运河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成为“两河明珠”文化地标,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