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扶贫模式,助力贫困村户均增收8000元
近年来,聊城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,创新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扶贫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该模式覆盖了80%的贫困村,使贫困群众户均增收达到8000元,为全市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。长期以来,农业产业结构单一,农民收入水平较低,贫困村较多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,聊城市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,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,引领合作社发展,走出了一条具有聊城特色的扶贫之路。
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扶贫模式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作用,引导合作社与贫困村、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。具体来说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加强党支部建设。通过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、党员队伍建设,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,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
二是培育合作社。党支部牵头,引导贫困村成立合作社,将贫困户纳入合作社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提高贫困村的整体发展水平。
三是发展特色产业。党支部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禀赋,引导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,如种植、养殖、农产品加工等,提高贫困村的收入水平。
四是开展技术培训。党支部组织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,提高贫困户的技能水平,助力他们脱贫致富。
五是实施金融扶贫。党支部协调金融机构,为合作社和贫困户提供信贷支持,解决资金难题。
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扶贫模式,聊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目前,该模式已覆盖80%的贫困村,带动贫困群众户均增收达到8000元。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:
1. 茌平县某村党支部牵头,成立了一个种植合作社,将全村贫困户纳入合作社,种植优质水果。合作社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贫困户的年收入从原来的2000多元增加到8000多元。
2. 高唐县某村党支部引导村民成立养殖合作社,发展生态养殖。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免费鸡苗,贫困户只需负责养殖、销售,收入显著提高。
3. 东阿县某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成立农产品加工合作社,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,提高了产品附加值。合作社吸纳了20多名贫困户就业,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。
总之,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扶贫模式在聊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全市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今后,聊城市将继续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,深化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扶贫模式,助力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,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贡献力量。